{{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於四月初公布最新一波邊境食品查驗不合格名單,赫見日本知名品牌 Calbee 的「幼兒蝦味條四連」檢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該產品由追求卓越股份有限公司自日本廣島進口,檢驗結果顯示每公斤含有 0.046 毫克的鎘,已超出嬰幼兒食品法定限值 0.040 毫克/公斤。根據規定,這批總重 19.2 公斤的不合格產品將全數退運或銷毀。
這款標榜適合嬰幼兒食用的米製零食,如今因重金屬超標引發關注,也讓不少家長對進口嬰幼兒食品的安全性產生疑慮。食藥署指出,該產品在實施百分之百逐批查驗的期間中仍被檢出不合格,顯示高風險品項仍有漏洞存在。未來也將持續針對相關產品進行更嚴格的查驗與監控。
除了 Calbee 幼兒蝦味條之外,此次邊境檢驗名單中還包括多項來自日本的農產品也遭驗出不合格。其中,由梅村水菓有限公司與蜜豐生鮮實業有限公司分別進口的兩批日本鮮草莓,被檢出農藥殘留超標或使用未經核准的農藥成分。第一批草莓檢出不得檢出的福賽絕(0.11 ppm),而第二批則檢出殺蟎劑賽芬蟎(4.4 ppm),遠超過法規容許的 2.0 ppm。
另外,初魚餐飲集團旗下的豊漁貿易有限公司,自日本高知縣進口的黃柚也未能通過農藥殘留檢驗。檢出殺菌劑白克列(0.08 ppm)與克收欣(0.02 ppm),均超過法定定量極限的 0.01 ppm。這些產品雖然皆已於邊境攔截、退運或銷毀,但持續出現的違規案例仍突顯日本進口食品在品管上的隱憂。
根據食藥署統計,近半年來日本報驗的嬰兒與幼童用餅乾有 298 批,其中 13 批不合格,不合格率為 4.4%;而其他如金柑、柑橘類水果的農藥不合格率更高達 7.6%。因應頻繁的食安事件,食藥署已針對高風險品項實施逐批查驗政策,加強第一道把關。
鎘是一種常見的重金屬污染物,可能來自於受污染的農地、工業廢水或環境中的金屬沉積。特別是在稻米與相關加工食品中,若使用受污染土壤耕作,就可能在最終產品中累積鎘。雖然人體一次攝入少量鎘並不會立刻出現中毒反應,但長期攝取卻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影響,尤其對發育中的嬰幼兒更具風險。
根據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說明,攝入含鎘食物後,約有 6% 的鎘會被人體吸收,其餘則由體內排出。然而,這些被吸收的鎘會長期累積在腎臟與骨骼中,半衰期甚至超過 20 年,且目前並無解毒劑可用。長期暴露可能導致慢性腎病、骨質疏鬆、自發性骨折,甚至引發俗稱「痛痛病」的骨病。
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更已將鎘列為「第一級致癌物」,意指對人體具明確致癌性,長期暴露可能增加前列腺癌等風險。對成人而言,特定職業如焊接工、電鍍或電池製造工作者較容易接觸鎘,而嬰幼兒則因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對毒素的代謝與排除能力較低,健康威脅更為嚴重。
面對日本進口嬰幼兒食品屢次出現重金屬與農藥超標問題,台灣食藥署已採取一系列強化查驗的措施。根據統計,近半年來共受理 298 批日本報驗的嬰兒或幼童用餅乾,其中有 13 批不合格,皆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不合格率達 4.4%。為防堵問題食品流入市面,食藥署自 114 年 2 月 18 日起至 4 月 3 日,針對該類產品實施 100% 的逐批查驗,僅有鎘檢驗合格的產品才准予進口。
此次 Calbee 幼兒蝦味條四連就是在逐批查驗期間遭驗出超標,顯示此一措施仍有必要持續執行。食藥署表示,相關進口業者如追求卓越股份有限公司、豊漁貿易有限公司等,將由原本的加強抽批查驗改為全面逐批檢驗,加強風險控管。
針對其他高風險項目,如日本進口的柑橘類水果,目前也維持 100% 的逐批農藥殘留檢測制度。就算進口批次短期內全部合格,也不會立即放寬查驗政策,預計將持續監視查驗至 5 月底,以保障民眾飲食安全。
現代人即便謹慎挑選食品,仍難完全避免接觸到如鎘、鉛、砷等重金屬污染。這些有害物質可能來自農地、水源、空氣,甚至是製程中的交叉污染,長期累積在體內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尤其嬰幼兒與孕婦族群,對重金屬的排除能力較差,更應特別留意日常的防護與解毒。
除了選購來源清楚、通過檢驗合格的食品,消費者也可透過營養干預來強化身體代謝與排毒功能。近年研究指出,特定益生菌菌株具有吸附與排除重金屬的潛力,能在腸道中與鎘等物質結合,降低其進入血液循環的風險。其中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BM01 與 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NBM04 等菌株,已被證實具備結合重金屬並協助排出的能力,成為一項值得關注的天然防護機制。
對家有嬰幼兒的家庭來說,除了避免高風險來源的食品,也可考慮透過合適的益生菌補充,作為體內防堵與淨化的輔助方式。雖然重金屬無法完全隔絕,但透過日常飲食與保健的積極管理,仍有機會將風險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