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營養顧問 Eva

許多爸媽都有這樣的經驗:寶寶原本能一覺到天亮,卻突然又開始半夜哭醒、難哄,甚至要抱著走才能再睡。
其實,這樣的「夜醒期」不是被嚇到,也不是壞習慣,而是孩子在發展中的自然現象
在一歲多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與腸道都正在快速成長、互相影響——
這不只是睡眠問題,更是身體內在節律、情緒與消化系統共同調整的關鍵時期

安撫娃娃

(一)睡眠退化期:寶寶的大腦正在「升級」

一歲到一歲半左右,是孩子語言與運動能力突飛猛進的階段,大腦活動非常旺盛。晚上入睡後,腦部仍在整理白天學到的資訊,因此更容易出現半夜驚醒、翻身哭鬧的情況。這是一種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不是被嚇到,也不需要強迫訓練。
父母可以透過:

  • 維持固定的睡前流程(洗澡、關燈、播放音樂)
  • 睡前避免過度刺激(大聲玩樂、強光)
  • 夜醒時輕聲安撫、避免立即抱起幫助孩子建立穩定的入睡訊號。

(二)分離焦慮期:正在學習「安全感」

約在8個月至兩歲間,寶寶會開始意識到「媽媽會離開我」,因此出現「分離焦慮」。白天分開久了,晚上就容易不安,甚至半夜找不到人就哭醒。這其實是孩子在練習「媽媽不在視線裡,我依然是安全的」的重要過程。

爸媽可以:

  • 多玩「躲貓貓」遊戲,幫助孩子理解「媽媽會回來」
  • 睡前多給擁抱、說話安撫
  • 讓孩子知道「我在你身邊」,減少夜間焦慮

(三)從腸道到睡眠:好菌也在參與「成長節奏」

除了大腦的發展,科學研究發現,腸道菌與睡眠品質、情緒穩定也密切相關
腸道內有超過90%的「快樂荷爾蒙」**血清素(Serotonin)**是在這裡生成的,
它不僅與情緒調節有關,也直接影響睡眠的深層階段。

當腸道菌叢平衡時:

  • 血清素、GABA 等神經傳導物質分泌穩定
  • 腦部睡眠節律更規律
  • 孩子白天情緒更穩、夜裡更好入睡

相反地,若腸道受到感染、飲食變化或壓力影響,睡眠也容易變淺、頻繁夜醒。
所以孩子的夜醒,不只是心理問題,腸道健康也在背後默默參與


(四)益生菌的角色:讓腸道與大腦更協調

適當補充含有**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與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的益生菌,
有助於維持腸道菌叢穩定、減少腸胃不適與夜間腹氣影響,
並促進血清素生成,讓大腦與腸道的「晝夜節律」更協調。

對一歲以上的幼兒來說,建議選擇:

  • 無人工香料與甜味劑
  • 配方溫和、可常溫保存的兒童專用益生菌
    讓好菌成為孩子夜晚安穩成長的小幫手。

(五)小提醒

寶寶夜醒不是壞習慣,而是「成長節奏正在調整」的表現。陪伴、穩定作息,加上腸道好菌的支持,是幫助孩子從夜醒走向安穩熟睡的最佳組合。

睡眠退化期、分離焦慮期與腸道菌變化,其實是孩子大腦與身體同步成長的三重奏。只要理解這是自然過程,給予耐心與支持,不僅寶寶會慢慢學會「安心入睡」,媽媽也能更安心地看著孩子,一夜一夜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