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健康編輯 Brandon
每天刷牙,是我們維持口腔清潔最基本的日常習慣。
但你知道嗎?一份來自美國的獨立調查震驚全球:市售超過 50 款牙膏與牙粉產品檢測後,高達九成驗出鉛、砷、汞、鎘等重金屬。更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產品不僅來自國際知名品牌,甚至包括標榜「天然配方」與「專為兒童設計」的牙膏。
當牙膏從「日常保健品」變成「潛藏風險源」,我們每天都可能把慢性毒素送進身體。
(一)牙膏為什麼會含重金屬?
調查發現,牙膏中的重金屬多半來自常見的「天然礦物研磨劑」,像是:
這些礦物在開採與處理過程若沒有嚴格把關,就可能殘留重金屬雜質。
其中膨潤土被點名風險最高,含有膨潤土成分的牙膏,大多出現較高的鉛含量。
鉛是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無安全劑量」的重金屬。
長期暴露的危害包括:
對孩童、孕婦以及腎功能較弱者來說,風險尤其嚴重。
然而,美國目前對牙膏中鉛含量的法規仍偏寬鬆,這也是引發爭議的主因。
當九成牙膏產品都有重金屬疑慮時,消費者應該:
同時,政府也應該加快腳步,建立完整規範:
涵蓋原料來源、製程潔淨度、重金屬限量,以及清楚標示制度,才能真正守護全民健康。
鉛、鎘、砷、汞這些重金屬,並不只存在於牙膏。
日常飲食、空氣污染、化妝品,都可能成為慢性暴露來源。
既然無法完全避免,重點就在於如何幫助身體排除長期累積的毒素。
研究指出,部分益生菌菌株(如 NBM01)具備螯合重金屬的能力,能協助結合並代謝鉛、鎘等毒素,減少其在體內的殘留。雖然益生菌並不是萬靈丹,但它能成為日常生活中一個額外的保護傘。
牙膏本該是守護口腔健康的日用品,而不是把慢性毒素送進嘴裡的隱形風險。
健康不是「少用什麼」就能達成,而是要懂得選對產品、建立排毒力,才能真正守護自己與家人的長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