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健康編輯 Joan

別再以為「腸道好菌」只是排便順!其實你每天的情緒、免疫、皮膚狀態…都跟它有關

你知道嗎?我們的腸道裡住著100兆以上的細菌,數量比全身細胞還多。而這些細菌不是都「幫好忙」的,有的對我們很有益、有的則會搞破壞。

腸道菌大概可以分成三大類:


(一)好菌:身體的「清道夫」

占比:約 10-20%

好菌就像你身體裡的維持隊,負責:

  • 幫助消化、吸收營養
  • 讓腸道蠕動順暢
  • 維持腸道「粘膜保護層」
  • 支持免疫力

當好菌夠多,你會感覺——排便順、精神好、皮膚不容易爆痘、飯後不容易脹氣。


(二)中性菌:誰強就跟誰

占比:約 60-70%(數量最多)

它們就像「牆頭草」。

  • 如果好菌多 → 它就變成維持身體的隊友
  • 如果壞菌多 → 它就一起作亂

中性菌很關鍵,因為它會跟著「勝利方」走。所以腸道健康的根本不是把壞菌全部殺掉,而是——讓好菌占上風!


(三)壞菌:讓你不舒服的來源

占比:約 10-20%

壞菌並不表示完全不好,但如果它成為「主導者」,身體就會開始出現狀況

  • 飯後容易脹氣
  • 大便卡很久、或很黏沖不掉
  • 容易過敏、皮膚反覆泛紅
  • 睡不好、焦慮感明顯
  • 經常覺得疲憊沒精神

壞菌多 = 身體發炎機會變高,而發炎就是許多慢性健康問題的起點


(四)什麼叫「腸道失衡」?

最理想的腸道菌比例是:

好菌 : 中性菌 : 壞菌 = 2 : 7 : 1

這時候,腸道就能正常運作,人也會覺得「很順」。但現代人生活像這樣:

  • 外食油膩、加工物多
  • 壓力大、睡不好
  • 手搖飲、甜食天天來
  • 抗生素或止痛藥用得頻繁

最後就會變成:

好菌 : 中性菌 : 壞菌 = 1 : 7 : 2(甚至更嚴重)

也就是壞菌佔優勢,這時,你就會開始覺得——「明明沒生病,但身體就是怪怪的。」

像:

  • 容易累
  • 腸胃敏感
  • 體脂增加、體重變得很難降
  • 排便不順、容易臭
  • 皮膚暗沉、痘痘反覆
  • 情緒不穩、焦慮、腦袋混濁

這不是年紀、不是天生,這是腸道在求救。


(五)要讓好菌「重新站回上風」,不是靠吃菜而已!

你可能會說:「那我多吃蔬菜水果就好啦?」

✔ 蔬菜纖維確實是「好菌的食物」
✘ 但如果腸道裡本來好菌就不多
就算你給它很多食物,它也吃不贏壞菌。

所以調整腸道微生態的方法是:

  1. 補充好菌:把隊友補回來
  2. 給好菌食物(益生元/膳食纖維):讓它活下去
  3. 持續一段時間:讓菌群重新建立生態優勢

這才是真正的「重建腸道健康」。


(六)那要怎麼開始?

如果你是屬於以下這種狀態的人:

  • 常常吃一點就脹、肚子鼓鼓不舒服
  • 大便卡很久、量少、很臭、或黏住沖不掉
  • 一緊張就腸胃不舒服
  • 想吃益生菌但以前吃過「沒感覺」

那你需要的不是「隨便補菌」,而是——補對「會活、會定殖、會幫你排氣與調整菌相」的益生菌。


生泉生技「暢 EASY 益生菌」不是讓你只「順一下」而已,而是讓腸道菌群真的回到好菌佔優勢。三大關鍵成分:

關鍵成分作用重點
ABRSP 單一菌株專利菌群幫助調整菌相、減少壞菌主導
Synergy1 益生元是「好菌的食物」,讓好菌補回來後活得下去
LASW 後生元幫助腸道屏障、舒緩敏感、提升腸道穩定性

再搭配 乳鐵蛋白👉 不是為了「免疫力」硬湊,是因為乳鐵蛋白會讓好菌更容易定殖、在腸道站穩腳步。也就是說:不是只有吃下去,而是吃進去真的會在裡面「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