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健康編輯 Joan

(一)看不見的慢性毒物:鎘,正悄悄傷害我們的身體

鎘是一種常見於電鍍、電池、塑膠與肥料中的重金屬,它不會自然分解,會長期殘留在土壤、水源與食物鏈中。人們最常透過食物(如米、貝類、內臟)、菸草與受污染水源攝入鎘。
問題在於,鎘一旦進入人體,就幾乎無法排出,半衰期可長達 10–30 年。它會在腎臟、肝臟與骨骼中慢慢累積,引起慢性中毒。


(二)鎘最傷哪裡?腎臟、骨骼、免疫系統是重災區

鎘的毒性最主要影響腎臟。腎絲球與腎小管會因長期暴露而功能退化,導致蛋白尿、電解質異常,甚至慢性腎臟病。
其次,鎘干擾鈣與維生素 D 代謝,導致骨質軟化與骨折風險上升。日本著名的痛痛病就是因鎘污染引起的骨骼病變。
此外,鎘也會影響免疫系統與生殖健康,長期暴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第一類致癌物,與肺癌、前列腺癌與乳癌風險增加有關。


(三)孕婦:胎盤不是防護罩,鎘能穿過胎兒防線

對孕婦而言,鎘的危害更顯嚴重。研究指出,鎘會經由胎盤傳導進入胎兒體內,影響胚胎發育。


鎘會:

  • 干擾胎盤血流,導致胎盤功能退化。
  • 抑制鋅與鐵的吸收,影響胎兒腦部與器官發育
  • 提高早產、低出生體重流產風險。

日本《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期刊的研究顯示,孕婦血液鎘濃度較高者,其新生兒平均體重顯著偏低。因此,孕媽咪應特別留意海鮮、糙米、動物內臟等食材的來源,避免來自污染地區的食物;同時可透過補充含有NBM01菌株的益生菌、鋅、硒的營養品,幫助重金屬排除與抗氧化保護。


(四)兒童:發展期的身體最怕「低劑量慢性中毒」

對兒童而言,鎘的危害不只是「長期問題」。由於兒童的腸胃吸收率高、腎臟代謝力弱,即使微量暴露,也可能導致:

  • 智力發展遲緩、學習障礙。
  • 骨骼與牙齒礦化異常。
  • 貧血與免疫力下降。

更可怕的是,這些影響常常不會立即出現症狀
例如,兒童吸入或食入含鎘的灰塵、水或玩具顏料時,體內會慢慢累積。等到腎功能或骨骼出現問題,往往已經是多年之後。家中若有幼童,建議選用通過安全檢測的玩具與食器,並避免使用來源不明的中藥粉、彩色黏土或金屬飾品。


(五)老人:鎘加速腎絲球退化,與失智症風險相關

隨著年齡增長,腎絲球過濾率(GFR)會自然下降,而鎘會進一步加重腎臟負擔


研究顯示,長期暴露於低濃度鎘的老人,血液中「β2-微球蛋白」與「微量白蛋白」會明顯升高,顯示腎小管已受損。此外,鎘與氧化壓力有關,可能影響腦神經傳導,增加失智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Mechanisms of Cadmium Neurotoxicity(2023)指出,鎘可透過與鈣、鋅運輸通道共用、或破壞緊密連接削弱血腦屏障完整性,進入腦組織。對銀髮族而言,避免攝入鎘、維持良好排毒代謝功能,對延緩腎臟與腦部退化都至關重要。

*想了解更多腎絲球過濾率x重金屬的關聯嗎?點此查看更多


(六)日常如何預防?

  1. 減少污染食物:避免長期食用貝類、海螺、內臟、來源不明的米與蔬菜。
  2. 不抽菸:菸草是鎘的主要來源之一。
  3. 選擇通過檢驗的保健品:鎘可能藏於廉價中藥、礦物粉或未檢驗營養品中。
  4. 多喝水、攝取抗氧化營養素:維生素 C、E、鋅與硒有助減少氧化壓力。
  5. 補充特定益生菌菌株:研究指出,特定益生菌(如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BM01可與鎘結合、協助排除,降低吸收與蓄積風險。

*菸草除了鎘,還有鉛?點此查看更多


(七)鎘,不只是環境問題,更是下一代的健康危機

鎘中毒不會一夜之間發作,而是日積月累的「隱形威脅」。守護自己與家人的方式,不是恐懼,而是從生活細節中減少暴露、加強排毒力。唯有意識到這些潛藏的重金屬風險,才能真正做到「遠離毒素,健康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