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健康編輯 Joan

重金屬不是遙不可及的危險物質,它其實就藏在我們每天接觸的環境裡。生泉生技邀請到營養學博士王涵,於《創新方程式》節目中分享最新觀點:重金屬不僅存在於工業污染區,連我們的飲食也可能成為攝入來源。

王涵 生泉生技 產品顧問
現任/弘光科技大學營養學系副主任
學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

(一)環境中的隱形威脅 重金屬如何悄悄影響健康

首先是土壤污染。農作物在成長過程中,會吸收土壤與灌溉水中的重金屬,這意味著我們吃到的蔬菜、水果,可能早已攜帶隱形風險。第二個關鍵來源是海鮮,尤其是大型魚類。大型魚因食物鏈累積效應,體內的有機汞濃度往往極高,而有機汞是一種強烈的神經毒素,人類一旦攝取,影響將深遠。


(二)四大高風險族群 更該注意重金屬危害

王涵博士特別提醒,有四類人群對重金屬特別敏感:

  • 孕婦:重金屬不僅會影響孕婦自身健康,更可能透過胎盤影響胎兒的神經發展,甚至留下長遠的成長風險。
  • 嬰幼兒:嬰幼兒正處於神經系統快速發育期,即便是微量重金屬也可能導致認知與學習能力發展受阻。
  • 腎功能不佳的人:腎臟是排除體內毒素的重要器官,一旦功能減退,重金屬就更容易累積,造成惡性循環。
  • 高齡長者:重金屬在人體內的半衰期長,隨著年齡增長和肝腎功能下降,長者的代謝效率降低,更容易面臨慢性中毒風險。

*如果想更認識重金屬對嬰幼兒的危害,點此查看更多


(三)重金屬主要入口:腸道

重金屬進入體內的最大途徑是「吃」。我們吃進的每一口食物、每一次飲水,都可能成為重金屬的載體。因此,腸道健康成為防禦重金屬的重要防線。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營養吸收的中心。王涵博士指出,多樣化飲食和高纖維攝取是維持腸道菌相平衡的關鍵策略。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餵養好菌,讓腸道有足夠能力面對環境毒素的挑戰。


(四)科學突破:NBM01菌株的雙重防護機制

面對看不見的重金屬威脅,NBM01菌株便是突破性的發現。王涵博士分享,這款菌株有兩大特色:

  • 物理性吸附
    它能像磁鐵一樣「吸附」重金屬,減少其在體內的自由流動,降低毒性傷害。
  • 化學性吸收
    NBM01的菌體表面有「網狀結構」,不僅能保護益生菌本身,還能有效攔截並結合重金屬,讓其隨著排泄物排出體外。

這種「物理+化學」雙重機制的菌株,不只是幫助腸道健康,更是針對環境污染時代的重要防護力。


(五)守護健康 從日常選擇開始

重金屬污染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威脅,它早已融入我們生活的土壤、空氣、食物中。孕婦、嬰幼兒、長者與慢性病患者,更是最脆弱的族群。

面對這些挑戰,除了慎選食材、避免高風險食品(如大型深海魚),還需要從根本打造腸道的自我防禦力。益生菌的科學發展,讓我們看見了更多預防與保護的可能。

王涵博士的提醒值得所有家庭重視:健康不是等到生病時才開始補救,而是每天飲食、生活細節的累積。當環境風險無法完全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讓自己的身體變得更有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