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最可怕的金屬,其實就飄在我們每天呼吸的空氣裡。它就是—『鉛』。雖然很多人以為「鉛中毒」是過去工業時代的問題,但事實上,鉛依然存在於現代都市的空氣中,並悄悄影響著我們與孩子的健康。

(一)鉛污染從哪裡來?

鉛在空氣中的來源,大致分成「人為活動」與「自然來源」。

  • 人為來源(主要原因)

    • 燃料燃燒(石油是最大黑手)
      在石油工業發展的年代,汽油中曾經加入「四乙基鉛」這種化合物,作為抗爆震劑。這讓汽車引擎跑得更順,但同時也把大量鉛排放到大氣中
      台灣從 1983 年開始逐步降低油品中的鉛含量,但直到 2000 年才全面禁止含鉛汽油,結束了「高級汽油」的時代。這意味著,很多 70、80 後的台灣人,其實都在童年時吸過鉛。政策實施後,台北市大氣中的鉛濃度,從 1991 年的 700 ng/m³ 一路降到 2002–2003 年的 34 ng/m³,兒童血鉛含量也有顯著的下降,可見石油政策對健康的影響有多大。
    • 工業製程:冶煉廠、電池製造與回收、焊接、陶瓷與顏料生產,都可能將鉛帶入空氣。
    • 建築拆修:含鉛塗料剝落、管線施工,會釋放鉛塵。
    • 廢棄物處理:垃圾焚化爐或電子廢棄物的不當燃燒,也會揚起鉛顆粒。
    • 交通與其他來源:除了汽油,部分航空小型飛機至今仍使用含鉛燃料,道路重鋪、車胎磨耗也可能釋放鉛。
    • 吸菸與二手菸:菸草燃燒時也會釋放鉛。研究指出,吸菸者的血鉛濃度普遍高於非吸菸者,而長期暴露在二手菸環境中的人,也可能因此吸入鉛,增加健康風險。
  • 自然來源(佔比小)
    • 火山噴發、土壤岩石風化、森林火災等,也會將鉛釋放到空氣,但比例相對人為來源小得多。
汽油

(二)為什麼鉛那麼難纏?

鉛是一種「不會自然降解」的金屬,沉降在土壤後還可能再次飄散進入空氣,形成「二次污染」。換句話說,鉛會不斷循環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難以徹底消失。


(三)鉛中毒對健康的威脅

鉛會透過呼吸道或消化道進入體內,累積在血液、骨骼與器官中。常見的危害包括:

  • 影響兒童智力發展與專注力
  • 增加成人心血管疾病、腎臟病風險
  • 引發慢性疲勞、免疫力下降

更可怕的是,鉛在人體內的「半衰期」可長達 10~30 年,一旦進入身體,就像不速之客一樣,久久不肯離開。


(四)我們能做什麼?

面對無處不在的鉛污染,除了政府需持續監控與管理外,我們個人也能:

  1. 減少接觸來源(例如避免在交通繁忙處長時間停留)。
  2. 留意飲食安全(選擇檢驗合格、無重金屬污染的食材)。
  3. 補充有助於重金屬代謝的營養素與益生菌,強化體內防護力。

如NBM01菌株,能幫助降低鉛在腸道中的吸收,並促進體內代謝,且已在國際期刊中證實,對於鉛的排除率高達90%。

 📍資料來源:<Journal of Food Protection國際期刊-NBM01吸附鉛的實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