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健康編輯 Joan

天氣一冷,「羊肉爐」幾乎成了全民運動。濃郁的湯底、熱騰騰的羊肉,再加上一瓶米酒下去,看起來既補又暖。但你知道嗎?這一鍋「進補聖品」,吃得不對,反而可能讓身體更「燥」、腸胃更辛苦


(一)冬天進補,其實最怕「補過頭」

羊肉屬於溫熱性食材,能促進血液循環、驅寒補氣,本來是體質偏寒的人好選擇。但市售的羊肉爐湯頭多半重鹹、重油,還會加上中藥材、枸杞、米酒、藥酒提香,一鍋下來鈉含量、普林含量都驚人。

這時如果你再喝下滿滿湯汁、搭配火鍋料、沾醬與白飯,身體的代謝負擔就會暴增。許多人吃完會出現以下幾種狀況:

  • 喉嚨乾、嘴破、口臭、便祕
  • 胃漲氣、腸胃不適
  • 半夜睡不著、熱氣上火
  • 隔天水腫、腎臟壓力大

其實,這些都和腸道菌叢的「平衡被打亂」有關。當油脂與高鹽食物進入體內,壞菌迅速繁殖、好菌被抑制,導致腸道蠕動變慢、代謝下降,讓人越吃越脹、越補越累。


(二)吃進補的同時,也別忘了「補好菌」

想讓冬天的補身更有效,其實關鍵在「腸道」。腸道不僅是免疫系統的第一道防線,也是身體吸收營養的門戶。當腸道健康、菌叢平衡時,營養吸收率提高、代謝順暢,身體自然能「溫暖又輕盈」。

生泉生技的【暢EASY益生菌特別添加益生元與後生元,幫助調整腸道菌叢。進補不補胖,關鍵在腸道。補前先顧菌,讓你暖身不傷身。


(三)哪些人不適合吃羊肉爐?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冬令進補。以下這幾類人,最好「淺嚐即可」或選擇清淡型湯頭:

  1. 高血壓、腎臟病患者
    羊肉爐湯底普遍含高鈉,加上酒精、中藥材可能刺激腎絲球運作,讓腎臟更疲勞。
  2. 痛風、高尿酸族群
    羊肉屬高普林食物,易促使尿酸升高、誘發關節疼痛。
  3. 體質燥熱者(容易喉嚨痛、長痘、口乾)
    羊肉性溫,吃多會「火上加火」,反而讓身體更不舒服。
  4. 腸胃功能弱者
    羊肉難消化,加上油脂與酒精刺激,容易造成脹氣、腹瀉或腸胃炎。
  5. 孕婦或坐月子初期婦女
    若使用含酒的湯底或藥膳材過多,容易導致血壓波動、體溫過高。

想暖身,不一定得靠羊肉爐。你可以選擇少油、少鹽的清燉湯頭,搭配蔬菜、豆腐、菇類等植物性食材,再加上每天補好菌,讓身體從「代謝力」開始暖起來。


(四)補身不補火,才是真正的冬季養生

冬天進補講究「溫而不燥、補而不滯」。
吃對方式、顧好腸道,讓身體代謝順、免疫穩、精神飽滿。這個冬天,記得不只要「補羊肉」,更要「補好菌」。讓你的冬季進補更聰明,從腸道開始暖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