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營養顧問 Eva

在環境醫學的世界裡,有一類物質特別狡猾——重金屬。它不像病毒或細菌那樣讓你發燒、咳嗽,也不會有立刻的不適。它只是在你每天的飲食、呼吸、保養中,一點一滴地「進來」,慢慢在體內沉積。等到你「真的有感覺」的時候,往往已經是太晚了

重金屬危害

一、 重金屬不是遙遠的環境問題,而是你每天都可能接觸到的東西

在環境污染的議題裡,鉛、鎘、鋁、汞、砷是五大最常見的重金屬。它們無處不在,來源比你想的要生活化得多:

  • 鉛:舊水管、油漆、香料與金屬容器
  • 鎘:受污染的稻米、香菸、某些保健品
  • 鋁:鋁箔、鋁罐、發酵粉、部分餐具,甚至連常見的制酸劑(胃藥)也可能含有鋁化合物(如氫氧化鋁、碳酸氫鋁)
  • 汞:大型魚類(如鮪魚、旗魚)、牙科材料
  • 砷:受污染地下水、進口中藥材或海鮮

重點是:每一次的攝入都不多,但身體不容易排掉。這就像往背包裡每天丟一顆小石頭,十年後,你會發現背包已經沉得走不動了。


二、為什麼你「沒有感覺」?

重金屬的毒性是慢性、潛伏型的。身體在前期會努力代償,讓你感覺「好像沒事」。但其實它已經在以下幾個關鍵位置「默默干擾」:

  • 腎臟:重金屬會附著在腎絲球過濾膜上,讓「濾毒效率」一點一點下降。
  • 肝臟:影響酵素代謝,使排毒速度變慢。
  • 神經系統:鉛與汞能穿過血腦障壁,干擾神經傳導。
  • 免疫系統:讓身體發炎反應容易長期處於「低度開啟」狀態。

這些變化早期幾乎沒有症狀,只會有:

  • 容易疲倦
  • 睡不好
  • 皮膚代謝差
  • 偶爾健檢腎指數略低

但這些訊號往往被歸咎於「太忙」「太累」。


三、當身體開始「撐不住」時,就會慢慢出現端倪

醫學上,許多人在發現重金屬累積時,往往是因為:

  • eGFR(腎絲球過濾率)開始下降
  • 肝指數、尿酸、電解質異常
  • 孕媽咪被醫師提醒「要少吃高風險魚」
  • 小孩出現注意力、發展或皮膚狀況問題

這些並不是「突然出現的問題」,而是身體經年累月在努力排毒後,終於超載了的結果。

孕婦胎兒

四、現代人曝露風險比以往更高

很多人以為「重金屬中毒」只發生在工業區、污染地,但實際上,我們的生活越便利,風險越分散:

  • 飲食國際化:進口魚乾、香料、草本粉末、海藻來源不一
  • 美妝日常化:某些彩妝、染髮劑、保養品含有金屬色料
  • 水與空氣的老化問題:舊管線、粉塵、汽機車廢氣
  • 長期服用保健品或中藥:若來源不明,也可能藏有金屬殘留

鋁:連「胃藥」都可能是來源之一

很多人不知道,市售常見的制酸劑(胃藥)其實含有鋁化合物,例如:

  • 氫氧化鋁(Al(OH)₃)
  • 碳酸氫鋁(Al(OH)₂CO₃)

這些成分能中和胃酸、暫時緩解胃痛與灼熱感,但若長期、大量服用,鋁離子可能在體內累積,特別容易堆積在腎臟與神經系統。對於腎功能較弱者、孕期女性或長期吃制酸劑者,都是潛在高風險族群

胃藥 制酸劑

五、不能只等「排毒」,要從日常開始代謝支持

身體有自我修復力,但要有「條件」才能運作。因此重點不是「去毒」,而是讓代謝順暢、讓重金屬有機會被排出去

  • 腸道是關鍵出口:
    研究發現,某些益生菌株(如 L. plantarum、L. delbrueckii)
    具有與重金屬鍵結的能力,能幫助降低體內吸收與堆積風險。
  • 日常營養平衡:
    補足鋅、硒、維生素C等微量營養素,
    可協助身體修復因重金屬引起的氧化壓力。
  • 選擇乾淨來源:
    食材、保健品、中藥材都要選擇檢驗合格的來源。

六、小提醒

重金屬不是一夕之間造成問題,也不會一夕之間解決。真正的健康管理,是從「每天少一點負擔」開始。我們的研發團隊特別針對重金屬議題設計益生菌配方,以專利菌種 NBM01 為核心,協助維持身體代謝機能,讓身體能夠把該走的東西帶出去,不讓它永遠留在體內

重金屬的可怕,不是它「存在」,而是當它在你體內慢慢累積時,你卻「沒有感覺」。如果你願意提前關心、調整飲食、建立代謝力,那麼它就不會有機可乘。真正的健康,不是遠離污染,而是讓身體有能力面對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