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營養顧問 Eva

很多人聽到「發炎」第一反應是生病了要吃藥,但其實發炎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只不過,發炎如果長期存在,反而會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

(一)急性發炎 vs 慢性發炎

  • 急性發炎:像是受傷紅腫、喉嚨痛、發燒,通常是短暫的、幫助身體修復。
  • 慢性發炎:看不見明顯症狀,卻是長期、低度的免疫反應。時間久了可能傷害組織,導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等。

換句話說,急性發炎是身體的「警報器」,而慢性發炎則像是「火苗一直燒著卻沒有熄滅」,最後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問題。

慢性發炎

(二)六大「慢性發炎」警訊

你有沒有以下這些狀況呢?

  • 長期疲勞、睡再多也累
  • 關節或肌肉酸痛,晨起僵硬
  • 消化不良:常腹脹、便祕或腹瀉
  • 皮膚或過敏反覆出現:濕疹、鼻炎、氣喘
  • 情緒不穩、腦霧、專注力下降
  • 體重難控制、血糖血脂異常、內臟脂肪過多

如果你經常中兩三項以上,就要小心慢性發炎的可能性。

(三)為什麼會造成慢性發炎?

造成慢性發炎的原因很多,常見包括:

  • 飲食不均衡:過多油炸、加工、糖分高的食物
  • 肥胖與代謝異常:尤其腹部脂肪會釋放發炎因子
  • 腸道菌相失衡腸道環境失去平衡,讓不需要的物質進入血液
  • 生活作息不佳:熬夜、壓力大、缺乏運動
  • 環境因素:空氣污染、重金屬、菸酒等
  • 慢性感染或免疫調控失衡

簡單說,當身體一直處於壓力或刺激下,發炎就像「開關沒關掉」,長期會傷身。

腸道健康

(四)對抗慢性發炎的日常對策

好消息是,透過生活習慣調整,我們能降低慢性發炎:

  • 飲食:多吃蔬果、深海魚、堅果、全穀類,少吃加工食品與含糖飲料
  • 腸道保養補充特定益生菌,維持腸道菌叢平衡
  • 規律運動:快走、游泳、瑜伽,避免久坐
  • 充足睡眠:每天固定睡眠時間,避免熬夜
  • 減壓:練習深呼吸、冥想、伸展,保持心情穩定
  • 健康檢查:定期追蹤血糖、血脂、發炎指標

慢性發炎不像急性發炎那麼「明顯」,卻可能是許多慢性病的源頭。

(五)日常飲食之外,我們可以....

研究發現,專利益生菌株 NBM01能協助體內代謝有毒重金屬,減少慢性發炎的根源刺激。不同於一般只著重腸道保健的益生菌,更針對「環境污染、重金屬累積」等現代人常見的隱形壓力設計,讓身體從源頭恢復代謝平衡,維持健康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