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在沒有任何預警的情況下,我們可能早已「吃下」數百毫克的鉛與鎘,讓這些重金屬悄悄潛伏在血液、骨骼與腦部。最可怕的是——它們可能一輩子都排不出去。
這並非科幻恐嚇。重金屬污染正以極低劑量、長期暴露的方式進入人體,並在無聲無息中對健康造成損害。
Designed by Freepik
所謂「重金屬」,通常是指密度大於 5g/cm³ 的金屬元素,如鉛(Pb)、鎘(Cd)、汞(Hg)、砷(As)、鋁(Al)等。雖然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但一旦過量進入人體,就會干擾酵素、損害細胞,甚至導致神經退化與癌症。
舉例來說:
這些金屬「有毒」的關鍵在於:人體幾乎沒有專門的代謝管道來有效處理它們。
這是最主要的管道。受污染的水源、農作物、魚類、加工食品,都可能成為重金屬進入體內的入口。以下為常見來源:
金屬 | 常見來源 |
---|---|
鉛 | 老舊水管、進口加工食品、香灰 |
鎘 | 稻米、可可粉、海藻、內臟類食品 |
汞 | 深海魚(如鮪魚、旗魚)、破損水銀製品 |
砷 | 地下水、海產(貝類、蝦蟹)、中藥材 |
當你走過香火鼎盛的廟宇、騎車穿越車流密集的幹道、或住在焚化爐附近時,細懸浮微粒(PM2.5)可能正把重金屬送進你的肺部。研究顯示,線香燃燒可釋出鉛、鎘與錳,並透過呼吸道進入血液。
某些化妝品、染髮劑、油漆、防鏽塗料、玩具與傳統飾品,也可能含有超標的重金屬,透過皮膚滲透或手口接觸進入體內。
重金屬不像脂肪、糖或蛋白質,進入人體後沒有專門酵素可將其分解,導致它們容易與蛋白質、DNA、酶系統結合,干擾正常生理功能。
重金屬會選擇性地累積在某些器官或組織中,例如:
這些部位的血流量不高、更新速度慢,使得一旦進去,就很難出來。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毒性重金屬會與人體需要的礦物質競爭吸收位點。例如,鉛會取代鈣進入骨頭;鎘會模仿鋅、干擾免疫功能。這讓排除難上加難,並且造成「有毒元素上位、必需元素缺乏」的惡性循環。
雖然短期攝入低劑量重金屬可能沒有立即症狀,但長期暴露所導致的慢性影響卻極為深遠: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症狀往往不是立即發生,而是悄悄累積、潛伏多年後才顯現。
雖然人體對重金屬的排除力有限,但仍有一些方法可減少暴露、輔助代謝:
你不需要對每一口飯菜都草木皆兵,但也不能再對「看不見的毒」無動於衷。
人體無法有效排除重金屬,不代表我們無能為力;相反地,了解風險本身,就是自我保護的開始。
從今日起,對食物來源多一分關心、對環境品質多一分覺察,你的身體就少承受一分不該存在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