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健康編輯 Joan
你還記得小時候拿著玻璃溫度計嗎?一不小心摔破,銀色的液珠就會在桌面上滾來滾去。那就是汞。很多人以為只要不去碰就沒事,但其實汞是「最狡猾的重金屬」,它能以不同型態進入我們的身體,悄悄在體內累積,直到某天引爆健康危機。
在日常生活裡,汞可能透過好幾種方式進入身體。
這些來源看似零碎,但一旦長期累積,危險就會浮上檯面。
很多人會問:到底多少汞會讓人中毒?其實答案很殘酷──沒有安全劑量。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就指出,汞,尤其是「甲基汞」,任何暴露都可能有害。
但臨床上還是會抓一個「警戒值」:
換句話說,多吃幾片深海魚,就有可能超過了。
汞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專門攻擊「神經系統」。
汞中毒的初期症狀其實很容易被忽略。
一個媽媽可能以為自己只是「最近太累了」,所以手抖、頭暈;一位上班族可能覺得「工作壓力大」,所以失眠、記憶變差。這些看似普通的小毛病,卻可能是汞在體內累積的警訊。
汞無處不在,但我們並不是無能為力。
汞是一種「隱形的毒」,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積,等到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經拖了一段時間。認識汞、了解它的危險值,並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安全的選擇,才是守護自己和下一代最實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