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健康編輯 Joan

你還記得小時候拿著玻璃溫度計嗎?一不小心摔破,銀色的液珠就會在桌面上滾來滾去。那就是汞。很多人以為只要不去碰就沒事,但其實汞是「最狡猾的重金屬」,它能以不同型態進入我們的身體,悄悄在體內累積,直到某天引爆健康危機。


(一)汞是怎麼進到我們體內的?

在日常生活裡,汞可能透過好幾種方式進入身體。

  • 食物:特別是大型深海魚,例如鮪魚、旗魚、鯊魚,因為生態鏈累積,汞含量最高
  • 環境:工廠排放的廢水、焚化爐排放的煙霧,都可能帶來汞。
  • 產品:破碎的溫度計、螢光燈,甚至某些非法美白霜,都曾驗出汞。

這些來源看似零碎,但一旦長期累積,危險就會浮上檯面。


(二)多少算「危險」?

很多人會問:到底多少汞會讓人中毒?其實答案很殘酷──沒有安全劑量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就指出,汞,尤其是「甲基汞」,任何暴露都可能有害

但臨床上還是會抓一個「警戒值」:

  • 血液汞濃度:正常人通常低於 5 μg/L,若超過 20 μg/L,就要懷疑是否過度暴露;超過 50 μg/L,通常就算是中毒。
  • 頭髮汞濃度:一般應低於 1 μg/g,超過 5 μg/g 就是高暴露。
  • 孕婦安全標準美國EPA 建議每天攝取量不超過 0.1 μg/kg 體重,也就是一位 60 公斤孕婦每天攝入汞不可超過 6 μg。

換句話說,多吃幾片深海魚,就有可能超過了。


(三)汞中毒會怎樣?

汞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專門攻擊「神經系統」。

  • 急性中毒:假如有人吸入大量汞蒸氣(例如實驗室或工廠意外),可能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甚至引發肺炎或呼吸衰竭。這是立刻發作的危險。
  • 慢性中毒:這才是大部分人面臨的情況。當我們長期吃進含汞的食物或暴露在污染環境中,汞會一點一滴累積,導致:
    • 手抖、肌肉無力
    • 手腳麻木、刺痛
    • 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 失眠、頭痛
    • 視力與聽力退化
  • 對孕婦與小孩的影響:這是最令人擔憂的。胎兒的大腦正在發育時,對汞特別敏感。媽媽吃下去的汞,會經由胎盤傳給寶寶,造成智力發展遲緩、學習障礙、語言能力落後。日本著名的「水俁病」就是因為居民長期吃了被汞污染的魚,結果造成一整代孩子的腦部發展受損

(四)生活中的警訊

汞中毒的初期症狀其實很容易被忽略。
一個媽媽可能以為自己只是「最近太累了」,所以手抖、頭暈;一位上班族可能覺得「工作壓力大」,所以失眠、記憶變差。這些看似普通的小毛病,卻可能是汞在體內累積的警訊。


(五)我們能做什麼?

汞無處不在,但我們並不是無能為力。

  • 飲食選擇:少吃大型深海魚,多選擇體型小、壽命短的魚(如鯖魚、秋刀魚)。
  • 孕期特別注意:孕婦最好避開高汞海鮮。
  • 環境防護:避免接觸破碎的溫度計、螢光燈,如果必須清理,務必戴手套並保持通風。
  • 健康檢測:若懷疑長期暴露,可以透過檢測,提早發現。

汞是一種「隱形的毒」,常常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累積,等到症狀出現時,往往已經拖了一段時間。認識汞、了解它的危險值,並學會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安全的選擇,才是守護自己和下一代最實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