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健康編輯 Joan

腎臟是我們身體裡最「沉默」的器官。它每天24小時不間斷地過濾血液、排出代謝廢物與毒素,就像一座不停運轉的「工廠」,默默為我們維持體內平衡。
然而,正因為腎臟沒有痛覺神經,就算受損了,我們也感覺不到。等到檢查報告出現紅字,往往已經是第三期慢性腎臟病,錯過了最好的修復時機。


(一)壞掉的腎臟,真的回不去了

腎臟不像肝臟有強大的再生能力,一旦腎絲球受損,就很難自行修復。很多人以為「沒有不舒服就沒事」,但腎功能其實可能早已默默下降。台灣每十個人,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腎臟病,是全球洗腎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醫師常形容,腎臟病是一種「沒有症狀的流行病」,一開始只有輕微疲倦、泡泡尿、下肢水腫等小細節,容易被忽略。

當 eGFR(腎絲球過濾率)低於 60 時,代表腎臟已經無法有效清除廢物;低於 30,更可能進入洗腎或腎臟移植階段。換句話說,紅字出現的那一刻,代表你的腎臟工廠已經「老化報廢」。

📍資料來源:中央社 2023/03/09

*腎絲球過濾率怎麼看?點此查看更多


(二)重金屬,是腎臟最怕的隱形毒

除了糖尿病、高血壓等常見原因外,近年研究發現——重金屬污染已成為腎功能下降的重要隱形推手。鉛、鎘、汞、砷這些看似遙遠的元素,其實天天可能從生活中進入體內。

  • 喝水?地下水與老舊管線可能滲出鉛。
  • 吃魚?大型深海魚容易累積汞。
  • 吸空氣?PM2.5 裡藏著鎘與砷的微粒。

長期少量攝入後,這些重金屬會悄悄堆積在腎臟,讓腎絲球過濾系統一點一滴被破壞。更可怕的是,它們不會被自然代謝掉,而是「藏在體內」,慢慢累積、慢慢傷腎。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重金屬環境中的人,腎功能下降與慢性腎病風險比一般人高出數倍。


(三)你以為自己健康,其實腎臟早已超時工作

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愛喝手搖飲、重鹽、重油、少喝水——也是腎臟的負擔。再加上環境污染、空氣品質惡化、塑膠微粒進入體內,腎臟每天像是被迫加班的員工,沒有休息、沒有申訴。

你是否也曾經出現以下狀況:

  • 早上起床眼皮或腳踝水腫
  • 尿泡泡久不散
  • 容易疲倦、頭暈
  • 血壓高卻找不到原因

這些都可能是腎功能開始下滑的警訊。別忽略「沉默」的器官,因為等它開口,就來不及了。


(四)從腸道開始,幫腎臟分擔壓力

腎臟要排的毒,不只來自代謝廢物,還有從腸道吸收進來的外來污染。現代研究指出,腸道菌相健康與腎臟功能密切相關——當好菌足夠,就能幫助減少體內有害物質吸收,間接減輕腎臟的解毒負擔。

特別是近年研究認可的專利益生菌株 NBM01能在腸道中與重金屬離子結合,協助將其安全代謝排出體外,不再進入血液循環。這項技術的關鍵在於:它不是一般的「幫助消化」菌,而是專為重金屬防護與腎臟守護設計。


(五)守護腎臟,從現在開始

保護腎臟沒有捷徑,只有三件事:
1️⃣ 定期檢查:每年一次血液與尿液檢查,監測 eGFR 與尿蛋白。
2️⃣ 飲食控管:減少高鹽、高糖、加工食品攝取,避免長期吃保健品或藥物過量。
3️⃣ 建立排毒防線:維持腸道菌平衡,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毒素與重金屬。
重金屬排除專利菌株 NBM01,為腎臟加上一道「減壓防線」。腎臟壞了不會痛,但痛的是,等你發現時已經太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