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你愛吃榴槤嗎?特別是香氣濃郁、價格又實惠的「越南鮮榴槤」?
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半年來,台灣食藥署已經驗出13批來自越南的榴槤不合格,原因不是農藥殘留,就是重金屬超標。最新公布的三批不合格產品總重量高達45公噸,進口商分別來自英吉利、農峰與福田企業,通通因為檢出「不該出現的物質」而被退運或銷毀。這不只是進口問題,更是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風險」。
這次的檢驗結果讓人倒抽一口氣:
除了鮮榴槤,此次不合格名單還包括印度咖哩粉農藥超標、中國乾燥薄荷及乾玫瑰花農藥違規、菲律賓海膽卵重金屬含量不符規定等多項產品。
這些成分,一般人光看名稱可能沒感覺。但背後潛藏的健康風險,絕對不容小覷。
資料來源:風傳媒
重金屬鎘常見於環境污染、農藥使用中,一旦吃進體內:
而且,它不像細菌一樣可以煮熟殺死。重金屬進了人體,就很難排出。
為什麼榴槤會「農藥殘留」?農藥與除草劑在果樹種植過程中難以避免。但不同國家對農藥的種類與殘留量規範不同。有些在越南屬於合法使用的農藥,到了台灣卻是不得檢出的禁藥。如果出口前沒有把關好,這些「有問題的水果」就會流入我們的市場。這次檢出像是「賽速安」、「達特難」、「2,4-D」等,全部都是在台灣法規中列為嚴格管控或禁止殘留的農藥。
根據食藥署統計,從1月到7月,台灣共進口684批越南鮮榴槤,裡面竟然有13批不合格。這次三家進口商被抓包後,已被列入高風險名單。
為了保護消費者,食藥署決定:即日起到8月21日,所有越南進口榴槤「逐批查驗」,抽驗比例提高到100%!也就是說,每一批進口的榴槤都要經過抽檢,合格才能上市。此外,食藥署也正式聯繫越南官方單位,要求他們從源頭開始管控,確保出口台灣的產品能符合標準。
但你知道嗎?抽檢常常是產品已經上市、賣了一陣子,才由抽樣送驗。
檢驗過程也需要時間,等到結果出來、公布在新聞上時,那一批早就可能被吃下肚了。
現代人每天都可能接觸到重金屬、環境污染物。除了避免高風險來源,更該主動守護體內健康。生泉生技推出的「ZERO益生菌」,特別添加可協助遠離重金屬的關鍵專利菌株NBM01(植物乳桿菌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BM-01-07-003),能夠幫助腸道調節環境,從腸道幫你做第一線的保護。
越南榴槤事件再次提醒我們,食品安全不能掉以輕心。進口水果雖然價格實惠、品項豐富,但當它可能藏有看不見的毒素,我們就必須更謹慎選擇。當官方加強把關的同時,身為消費者的我們,也要學會自保。選擇對的產品、保護腸道健康,就是在幫助身體減少毒素累積風險。
吃得安心,不是理所當然,而是需要知識 + 選擇 + 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