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健康編輯 Joan

在現代生活中,我們吃得乾淨、喝得安全、空氣看似清新,卻不代表遠離了「毒」。有一種東西,沒有味道、沒有顏色、沒有氣味,卻會在我們的血液裡、腎臟裡、甚至大腦裡慢慢堆積——那就是重金屬


(一)什麼是重金屬?為什麼會進入人體?

重金屬指的是密度高、對人體具有毒性的金屬元素,例如鉛、鎘、汞、砷、鋁、銅等。它們並不是實驗室裡才會出現的「工業廢料」,而是早已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

  • 喝水:老舊自來水管、地下水可能釋出鉛與鎘。
  • 吃魚:大型魚類(如旗魚、鮪魚)容易累積汞。
  • 吸空氣:PM2.5 中的微粒常附著砷與鉛。
  • 使用保養品、化妝品:有些亮白、防曬或泥膜產品被檢出砷、鉛、鎘。
  • 食物與容器:進口茶葉、枸杞、金屬鍋具或劣質鋁箔包都有可能成為來源。

它們不會引起立即性的中毒,而是長期、慢性地潛伏在體內。當濃度一點一滴累積,就像看不見的「定時炸彈」,在身體裡緩慢引爆。


(二)重金屬最愛攻擊的三個地方:腦、腎、免疫系統

1️⃣ 腦部
重金屬能穿越血腦屏障,干擾神經訊號傳導。研究指出,長期暴露於鉛、汞等環境中,與兒童的學習遲緩、專注力不足、ADHD、自閉症風險上升有關。成人則可能出現記憶力下降、情緒不穩,甚至失智風險增加。

2️⃣ 腎臟
腎臟是排毒工廠,也是重金屬「沉積最多」的地方。鉛與鎘會傷害腎絲球,導致腎功能下降。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其實可能是因為多年接觸微量重金屬所造成。

3️⃣ 免疫與內分泌系統
重金屬會造成慢性發炎、免疫力失衡,增加過敏、氣喘、甲狀腺異常的機率。甚至干擾胰島素分泌,使糖尿病風險上升。


(三)可怕的是,你根本不知道它已經進來了

重金屬不像病毒,不會讓你發燒、喉嚨痛;也不像食物中毒,吃壞肚子就能排掉。它會「藏」在身體裡——鎘藏在腎臟、鉛藏在骨骼、汞藏在大腦,一旦堆積,排出就非常困難

有些人會說:「我平常很健康,應該沒事吧?」但重金屬累積沒有症狀,當你感到疲倦、頭暈、記憶差、皮膚暗沉、免疫力下降時,也許它早已在體內潛伏多年。


(四)環境問題,誰都逃不掉

台灣近年發生多起重金屬污染事件——從馬頭山廢鋁渣污染地下水、到消費者委員會檢出面膜含鉛、泥膜含砷,再到空氣中的 PM2.5、塑膠微粒、海鮮累積汞,重金屬早已不是工業區才會遇到的問題,而是全民的「生活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報告中指出,砷、鎘、鉛、汞是對人類健康威脅最高的十大環境污染物之一。這些污染在體內互相影響,會讓腎臟解毒能力下降,進一步造成慢性發炎、糖尿病、失智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連鎖效應。


(五)如何遠離重金屬?排毒不能只靠喝水

許多人以為「多喝水、排汗」就能排毒,但重金屬不會隨汗水輕易排出,它們會與體內蛋白質結合,牢牢黏在組織裡。真正有效的方法,是從「腸道」開始。

腸道是外界毒素進入體內的第一道關卡。若能在腸道中攔截、結合、帶走重金屬,就能減少它們進入血液、堆積在腎臟與大腦的機會。


(六)專利益生菌 NBM01,幫你把重金屬擋在體外

專利菌株 NBM01,經實驗證實能與重金屬離子(如鉛、鎘、汞、砷)結合,協助從糞便排出體外。同時維持腸道菌相平衡、減少發炎反應,在現代環境中,為身體建立一道真正的「防毒屏障」。

重金屬污染無法完全避免,但我們能選擇不讓它傷害健康。從飲食、環境、保健開始,讓身體擁有主動抵抗的能力。你無法控制空氣裡有多少毒,但你可以決定,讓身體不再被毒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