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在許多華人社會,燒香祭拜是一種深入日常的文化儀式。無論是在農曆新年、考試前,還是日常求平安,許多人習慣走入廟宇,虔誠點上三柱香,冀望神明庇佑。然而你是否曾思考過,這些象徵祝福與信仰的香煙,可能也無聲帶來了一場隱形的健康風險?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開始揭示「燒香產生的煙霧與重金屬汙染之間的關聯」,這不僅影響空氣品質,甚至可能對長期在廟中活動的人員及鄰近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
Designed by Freepik
香的主要成分多為天然木粉與香料,但為了達到燃燒持久、香氣濃烈的效果,有些製香業者會添加黏著劑、染料甚至重金屬類化合物。這些重金屬包括:
這些金屬在燃燒時並不會完全留在灰燼中,而是以氣膠微粒形式釋放至空氣,成為人體可吸入的懸浮微粒(PM2.5 或更細)。
尤其廟宇內部在特定節慶或日常高香火時段,實際上更可能成為空氣品質的高污染點。
重金屬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影響健康:
累積在人體的重金屬,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免疫功能,並可能導致神經毒性、腎功能損傷,甚至提高癌症風險。
雖然聞香煙讓人感到喉嚨不適或流眼淚,但這些只是短期反應。真正令人憂心的是長期暴露於香煙中的重金屬與揮發性有機物(VOCs),其潛在影響可能包括:
許多廟方與信眾並非刻意忽略這些風險,事實上,台灣已有部分宮廟自發性推動以下改變:
這些轉變代表著一種新的思維:信仰的虔誠與環境健康其實並不衝突,而是可以彼此融合的。
身為信眾或市民,你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根基,而環境健康則是我們對未來的承諾。了解廟宇燒香與重金屬汙染之間的真相,不是要否定傳統,而是希望透過科學知識與理性選擇,找到一條可以兼顧敬天敬地與守護身心的道路。
願我們在參拜祈福時,也為自己與後代留下一個更乾淨的空氣與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