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華人社會,燒香祭拜是一種深入日常的文化儀式。無論是在農曆新年、考試前,還是日常求平安,許多人習慣走入廟宇,虔誠點上三柱香,冀望神明庇佑。然而你是否曾思考過,這些象徵祝福與信仰的香煙,可能也無聲帶來了一場隱形的健康風險?

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開始揭示「燒香產生的煙霧與重金屬汙染之間的關聯」,這不僅影響空氣品質,甚至可能對長期在廟中活動的人員及鄰近居民的健康構成威脅。

Designed by Freepik


一柱香,釋出多少污染物?

香的主要成分多為天然木粉與香料,但為了達到燃燒持久、香氣濃烈的效果,有些製香業者會添加黏著劑、染料甚至重金屬類化合物。這些重金屬包括:

  • 鉛(Lead)
  • 鎘(Cadmium)
  • 汞(Mercury)
  • 砷(Arsenic)
  • 銅、鋅、錳、鎳等其他金屬元素

這些金屬在燃燒時並不會完全留在灰燼中,而是以氣膠微粒形式釋放至空氣,成為人體可吸入的懸浮微粒(PM2.5 或更細)。

尤其廟宇內部在特定節慶或日常高香火時段,實際上更可能成為空氣品質的高污染點。


重金屬如何進入人體?

重金屬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影響健康:

  1. 吸入香煙微粒:人體吸入後進入肺部,進而進入血液循環。
  2. 皮膚接觸灰燼或香灰:尤其在廟中掃地、整理香爐者,易經由皮膚吸收。
  3. 經由飲食或飲水間接攝入:香灰散落至食物、水源周圍亦可能造成污染。

累積在人體的重金屬,會干擾內分泌系統、免疫功能,並可能導致神經毒性、腎功能損傷,甚至提高癌症風險


對健康的實際影響:不只是「聞起來嗆」

雖然聞香煙讓人感到喉嚨不適或流眼淚,但這些只是短期反應。真正令人憂心的是長期暴露於香煙中的重金屬與揮發性有機物(VOCs),其潛在影響可能包括:

  • 呼吸道慢性發炎、氣喘惡化
  • 血液中濃度上升,影響神經與生殖健康
  • 增加兒童注意力不足或學習遲緩風險
  • 長期增加癌症(尤其是肺癌、膀胱癌)的機率

社會信仰與環境健康的平衡

許多廟方與信眾並非刻意忽略這些風險,事實上,台灣已有部分宮廟自發性推動以下改變:

  • 禁香、禁燒金紙政策:如新北市的板橋慈惠宮、台中樂成宮等皆已實施部分或完全禁香政策。
  • 使用低污染環保香:選用未添加染劑、重金屬的製香產品。
  • 改善廟宇通風系統:加裝抽風設備與空氣淨化器,以降低懸浮微粒濃度。
  • 定期檢測志工健康狀況:有些大型廟宇會為志工安排定期健康檢查,包括血鉛與肺功能評估。

這些轉變代表著一種新的思維:信仰的虔誠與環境健康其實並不衝突,而是可以彼此融合的。


我們可以怎麼做?

身為信眾或市民,你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 儘量選擇「不燒香、不燒紙」或改以雙手合十的方式表達敬意
  • 若參與大型宗教活動,應配戴口罩、減少在香火密集區逗留時間
  • 教育長輩或孩子理解香火背後的健康與環境風險,鼓勵轉向綠色祭祀
  • 鼓勵廟方了解環保香品與改善通風設備的相關資訊
  • 選擇具有協助代謝與排出重金屬的益生菌補充品(例:Lactobacillus plantarum NBM01

看不見的煙霧,看得見的改變

宗教信仰是文化的根基,而環境健康則是我們對未來的承諾。了解廟宇燒香與重金屬汙染之間的真相,不是要否定傳統,而是希望透過科學知識與理性選擇,找到一條可以兼顧敬天敬地與守護身心的道路

願我們在參拜祈福時,也為自己與後代留下一個更乾淨的空氣與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