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營養研究中心 健康編輯 Joan

(一)馬頭山污染事件,引發社會關注

近期高雄馬頭山傳出遭人非法傾倒廢鋁渣與事業廢棄物的事件,引起地方居民與環保團體的擔憂。現場被覆蓋的藍白帆布多處破損,雨水滲入後形成深褐色汙水,甚至順著小溝渠往外流。這些廢棄物經檢測,含有高濃度的銅,並檢出鋅、砷、鎳、鎘等多種重金屬,長期下來可能對環境及居民健康造成嚴重傷害。

(非新聞事件現場,僅示意圖)

居民質疑,為何市府環保單位會將這些物質判定為「非有害廢棄物」,認為相關單位的處理態度過於消極,導致污染問題持續存在。

*重金屬會造成人體什麼傷害?點此查看更多


(二)居民的疑慮與無力感

當地居民透露,早在今年初就發現有人在深夜出入馬頭山,起初還以為是太陽能光電工程,直到後來才驚覺是非法傾倒廢棄物。面對外界關注,不少居民表示不敢公開發聲,擔心自身安全。

這種「敢怒不敢言」的心情,反映了基層民眾在環境議題中的弱勢地位。明明生活環境受到威脅,卻缺乏足夠的力量與資源去捍衛自己的權益。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三)自然生態的無聲受害者

除了人類,馬頭山的野生動物也受到影響。當地原本常見鹿群、穿山甲、烏龜的蹤跡,如今出現的頻率大幅減少。這顯示污染不僅衝擊居民生活,也破壞了生態平衡。

當重金屬與化學物質進入土壤與水源,影響的不只是當地,而可能擴及下游的大高雄地區,潛在地影響農業、漁業與飲用水安全。


(四)環保局的回應與爭議

事件曝光後,環保局的主要作法是覆蓋帆布,以減少廢棄物直接暴露。然而這樣的臨時措施,無法真正解決雨水滲漏與污染擴散的問題。居民希望市府能提出更積極的清除與處理計畫,而不是僅止於「遮掩」。

另一方面,官方將其定義為「非有害廢棄物」的說法,也讓外界產生疑慮。當檢測數據顯示金屬濃度超標時,社會更期待透明與科學的資訊公開,以降低居民的不安。

地方團體與居民一致希望政府盡快將廢棄物移除,避免污染持續擴散。因為一旦地下水與土壤長期受到重金屬影響,後續治理將更困難,也會對下一代造成不可逆的健康風險。

這不只是馬頭山居民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必須正視的課題。


(五)日常生活的自我保護

環境改善需要時間,但在等待過程中,民眾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做一些選擇,來降低潛在的重金屬風險。除了注意食材來源、避免長期使用可能含有污染的產品,也可以透過營養補充,幫助身體維持正常代謝與循環,減少有害物質的累積。

生泉生技推出的 ZERO 益生菌以全球唯一的專利菌株 NBM01  為核心,可幫助遠離重金屬,並已獲得多國專利。在環境挑戰尚未完全解決之前,這樣的日常輔助方式,能成為守護自己與家人的一層「保護網」。

馬頭山的案例再次提醒我們:乾淨的土地與水源是社會共同的責任。政府需要更積極處理污染,但同時,我們每個人也能透過生活習慣與科學方法,為自己與家人多一層保障。

唯有社會與個人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避免「污染成為日常」,讓下一代生活在更健康、安全的環境中。